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表现为运动功能受限不同类型有不同状态可据受损神经支配肌肉判断、可通过观察皮肤感觉明确感觉障碍范围、受损侧浅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辅助判断损伤部位程度、数周后受累肌肉渐现萎缩可通过观察体积质地初步判断、部分患儿有特有畸形如上臂型损伤的waiter’stip畸形有提示诊断作用。
一、运动功能障碍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首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受限。若为上臂型损伤(Erb-Duchenne麻痹),患儿患肢多呈下垂、内收状态,无法外展及外旋;前臂型损伤(Klumpke麻痹)则表现为上肢屈曲,难以伸直,且前臂呈旋前位。此等运动受限情况与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异常直接相关,不同类型损伤对应不同肌肉群的运动障碍。
二、感觉障碍
由于新生儿无法准确表述感觉异常,可通过观察皮肤感觉情况判断。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会减退或消失,医护人员需仔细检查相应区域的触觉、痛觉等感知情况,以明确感觉障碍范围,这对判断神经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三、反射异常
受损侧的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等)及深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等)会出现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反射异常是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受影响的直观体现,可辅助医生判断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四、肌肉萎缩
在损伤发生数周后,受累肌肉可能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这是因为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及支配作用,进而发生废用性或神经性萎缩,通过观察肌肉体积变化及触摸肌肉质地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萎缩情况。
五、特有畸形
部分患儿会呈现特有畸形表现,如上臂型损伤时可出现“waiter’stip”畸形,即上肢下垂、内旋,前臂旋前,此畸形是臂丛神经特定分支损伤后肌肉失衡所致的典型外观改变,对临床诊断有提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