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分先天性或围生期感染,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产时、产后,部分感染无明显症状部分多系统受累且可能影响远期发育,诊断靠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包涵体、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相关指标,治疗主要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新生儿免疫力低下需加强护理监测生长发育避免交叉感染并配合规范诊疗及选相对安全干预方式。
一、定义与病原体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感染,HCMV为双链DNA病毒,是引起先天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二、传播途径
1.宫内感染: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受染,是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产道中含病毒的分泌物而受染。
3.产后感染:出生后通过密切接触带病毒的唾液、尿液、乳汁等而感染。
三、临床表现
部分新生儿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部分会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如:
消化系统:肝脾肿大、黄疸等。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呼吸系统:肺炎等。
严重者可能影响智力、听力等远期发育。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是否存在巨细胞包涵体;血清学检测HCMV特异性IgM(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CMVDNA,以明确病毒感染情况。
五、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关注新生儿病情变化及生长发育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感染后需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听力等方面的远期评估;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规范,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规范诊疗,关注药物使用的年龄禁忌,优先选择对新生儿相对安全的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