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分压力性、急迫性、充盈性治疗,压力性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调整生活方式非药物干预及用选择性α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急迫性有膀胱训练、生物反馈疗法非药物干预及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充盈性需处理基础病因非药物干预及用α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要避免长时间憋尿、坚持盆底肌训练、关注并发症并定期检查,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及时就医评估神经和泌尿系统等状况。
一、压力性尿失禁治疗
1.非药物干预:
盆底肌训练: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长期坚持可改善症状,研究显示规律进行盆底肌训练能提升盆底肌功能,减少尿失禁发作频率。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长期咳嗽、举重等;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压力性尿失禁,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可使用选择性α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尿道阻力发挥作用。
二、急迫性尿失禁治疗
1.非药物干预:
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重建膀胱控制,例如从每小时排尿逐渐延长至每1.5小时或更久排尿一次。
生物反馈疗法:借助仪器帮助患者感知并正确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对膀胱的控制能力。
2.药物治疗: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从而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三、充盈性尿失禁治疗
1.非药物干预:需处理基础病因,如前列腺增生患者需针对前列腺相关情况进行评估与干预,以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等问题。
2.药物治疗: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松弛尿道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状况,缓解充盈性尿失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较为常见,应避免长时间憋尿,日常可坚持盆底肌训练,同时关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定期进行泌尿系统健康检查。
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排尿习惯训练,需考虑神经发育等因素,避免过早使用不适当药物,若有尿失禁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神经、泌尿系统等方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