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局部有疼痛(程度因拉伤而异,活动时加剧)、肿胀(组织受损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等)、淤血(血管破裂致皮下青紫色瘀斑)、活动受限(受伤关节活动受影响),少数严重拉伤可致全身应激反应如心率轻度加快,不同人群有差异,儿童需避免过度活动,女性要调整运动姿势,长期缺运动者突然运动后症状更明显需循序渐进,慢性病者恢复要谨慎如心血管病者需关注心脏负担。
一、局部症状
1.疼痛:肌肉拉伤时患者即刻出现受伤部位疼痛,疼痛程度随拉伤程度不同而异,轻度拉伤表现为局部酸痛,重度拉伤则为剧烈刺痛,且活动时疼痛会明显加剧,静止休息时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例如,运动中突然发生的大腿肌肉拉伤,患者在行走或屈伸腿部时疼痛显著加重。
2.肿胀:受伤部位组织受损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致使局部出现肿胀,外观可见受伤部位肿大隆起,用手触摸可感觉到组织增厚。
3.淤血:受伤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会使皮肤呈现青紫色瘀斑,瘀斑范围大小与拉伤导致的血管损伤程度相关,损伤越重,瘀斑范围可能越广。
4.活动受限:由于疼痛以及肌肉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受伤肌肉所在关节的活动受限,比如腿部肌肉拉伤时难以正常屈伸、行走;手臂肌肉拉伤则会影响上肢的抬举、屈伸等动作。
二、全身相关表现
少数严重肌肉拉伤可能因疼痛刺激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出现心率轻度加快等,但通常以局部症状为主。不同人群差异方面,儿童肌肉柔韧性相对较好,但拉伤后恢复需避免过度活动,以防加重损伤;女性若因运动姿势不当等导致拉伤,日常运动时需注重姿势调整以降低再次拉伤风险;长期缺乏运动者突然剧烈运动后发生肌肉拉伤,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过程需循序渐进;有慢性疾病者肌肉拉伤后恢复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需更谨慎处理,如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肌肉拉伤恢复期间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避免因过度活动等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