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妊娠分娩致盆底支持结构易损伤,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加速盆底组织退变使尿道周围支撑薄弱,腹压增加时易引发尿失禁;盆底肌松弛力量减弱、长期慢性咳嗽、肥胖致腹压高、长期便秘等影响盆底肌对尿道支撑可诱发;盆腔手术损伤盆底神经肌肉或尿道结构会增加患病风险;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盆底神经对尿道控制、长期吸烟影响盆底血供及组织弹性也是相关因素。
一、解剖结构与盆底支持组织退变
女性妊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等受到过度牵拉,易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损伤。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盆底组织退变,使得尿道周围支撑结构薄弱。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等),尿道闭合压力不足以对抗腹压,就会引发尿液不自主流出。例如,有妊娠分娩史的女性,其盆底支持结构受损风险相对较高,更易出现压迫性尿失禁。
二、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肌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肌肉群,若盆底肌存在松弛、力量减弱等情况。长期慢性咳嗽会反复增加腹压,肥胖人群腹部脂肪过多也会增加腹压,长期便秘导致腹压反复增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盆底肌对尿道的支撑作用,进而诱发压迫性尿失禁。比如肥胖女性,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压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对盆底肌的压力增大,容易引发该病症。
三、手术损伤
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膀胱颈部手术等)可能直接损伤盆底神经、肌肉或尿道结构,破坏正常的盆底解剖和功能,增加压迫性尿失禁发生风险。例如,进行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影响到盆底相关组织的完整性,使得尿道周围的支撑结构受到破坏,从而提高患病几率。
四、其他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影响盆底神经对尿道的控制,从而增加压迫性尿失禁几率。长期吸烟可能影响盆底血供及组织弹性,也是潜在相关因素。如糖尿病女性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导致对尿道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下降,在腹压增加时更易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