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治疗涵盖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肌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及病情重者的手术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有药物治疗、膀胱训练;混合性尿失禁综合两者制定个性化方案;不同人群中老年患者优先非药物干预,儿童以盆底肌训练结合生活习惯调整为主,孕妇靠盆底肌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产后再评估,男性针对原发病并配合盆底肌训练等改善。
一、压力性尿失禁治疗
1.盆底肌训练:女性经产妇等常见压力性尿失禁人群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每日多次进行,每次收缩盆底肌5-10秒后放松,重复15-30次,长期坚持可增强盆底肌力量;也可借助阴道哑铃辅助训练,提升训练效果。
2.生活方式调整:肥胖相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需减肥,同时避免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减少夜间液体摄取。
3.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者,如尿道中段悬吊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二、急迫性尿失禁治疗
1.药物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急迫性尿失禁可选用M受体拮抗剂,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如青光眼患者慎用。
2.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帮助患者重建膀胱控制能力。
三、混合性尿失禁治疗
综合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如同时进行盆底肌训练与膀胱训练等。
四、不同人群尿失禁治疗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强化盆底肌训练,同时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调整生活方式需兼顾身体耐受度。
2.儿童尿失禁:多与神经发育等因素相关,以盆底肌训练结合生活习惯调整为主,避免过度饮水,密切观察神经发育情况,必要时就医评估。
3.孕妇尿失禁:主要通过盆底肌训练与生活方式调整,产后再进一步评估尿失禁恢复情况,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4.男性尿失禁:常与前列腺疾病等相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结合尿失禁管理,如根据前列腺疾病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后,配合盆底肌训练等改善尿失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