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在儿童中应该如何治疗
儿童急性胰腺炎治疗包括短暂禁食胃肠减压并监测生命体征等支持治疗,依脱水等情况精准用晶体或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胆源性胰腺炎适时处理胆道病变消除病因,早期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过渡肠内营养,密切监测并处理感染等并发症,且要动态调整儿童液体平衡、考虑年龄用药禁忌、关注病情变化体现人文关怀。
一、支持治疗
儿童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需短暂禁食,同时进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对胰腺的刺激,利于胰腺恢复。需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腹部症状等,维持基本生命支持。
二、液体复苏
根据儿童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静脉补液。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需精准评估补液量,选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等)或胶体液(如白蛋白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障重要脏器灌注。
三、病因治疗
若为胆源性胰腺炎,需评估胆道情况,如存在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等病变,在病情稳定且符合指征时,考虑适时处理胆道病变,以消除病因,防止胰腺炎复发。
四、营养支持
早期可通过肠外营养途径为儿童提供营养,保证机体基本代谢需求。当患儿病情稳定后,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选择适合儿童的营养制剂,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因儿童处于特殊生长阶段,营养支持对其康复至关重要。
五、并发症监测与处理
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假性囊肿等。儿童对并发症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需更加精细观察,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特殊人群(儿童)温馨提示
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液体平衡的动态调整,因其体重小、体液量占比与成人有别,需精准把控补液量与速度。用药时严格考虑年龄禁忌,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医护人员及家属需密切关注儿童病情变化,细致观察腹部症状及全身状况,体现人文关怀,以保障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