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可因急性腰扭伤未愈致残留损伤发展而来,也与长期从事弯腰或久坐等致慢性积累性损伤、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致受力不平衡、腰部力量不足致腰椎负担加重、中老年人因组织退变及女性孕期产后恢复不佳等年龄性别因素有关,还和长期寒冷潮湿环境及运动前未充分热身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一、急性腰扭伤未愈
腰部遭受急性扭伤后,若未得到规范且充分的治疗与休息,损伤的肌肉、筋膜等组织未能完全修复,残留的损伤会逐渐发展为慢性损伤,进而引发腰肌劳损。例如,急性腰扭伤后仅进行简单处理,未让腰部充分恢复,就可能为日后腰肌劳损埋下隐患。
二、慢性积累性损伤
1.职业因素: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等,腰部肌肉、筋膜持续处于紧张牵拉状态,超出组织耐受能力,易引发慢性损伤;长时间坐位工作的办公室职员,腰部肌肉长时间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也易导致腰肌劳损。2.姿势因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久坐久站等,会改变腰椎正常生理曲度,使腰部肌肉受力不均,长期累积可引发腰肌劳损。
三、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
腰椎先天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或后天因外伤、疾病导致腰椎畸形,会使腰部肌肉、韧带等受力不平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增加腰肌劳损发生风险。
四、腰部力量不足
腹部肌肉与腰部肌肉力量薄弱时,腰椎负担会加重,腰部肌肉更易疲劳受损。例如久坐少动者,腹部和腰部肌肉力量差,易出现腰肌劳损。
五、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中老年人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弹性与耐力下降,相较年轻人更易发生腰肌劳损。2.性别:女性孕期腰部负担加重,产后若恢复不佳等情况,易增加腰肌劳损风险。
六、生活方式因素
1.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会影响腰部血液循环,导致肌肉痉挛,进而增加腰肌劳损发生几率。2.运动因素:运动前未充分热身,突然进行高强度腰部运动,易造成腰部肌肉、筋膜损伤,若未妥善处理,也可能发展为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