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漏出本质是盆底支持结构受损致尿道控尿能力下降,发病机制是盆底支持结构松弛损伤使尿道闭合压降低引发漏尿,危险因素有中老年女性高发、肥胖等生活方式及盆腔手术史,临床表现为腹压增加漏尿伴尿频尿急及会阴问题,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的压力试验和尿垫试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相关情况。
一、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漏出的一种病症。其本质是盆底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尿道周围结缔组织等)受损或功能障碍,导致尿道控尿能力下降。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盆底肌和尿道周围结缔组织协同维持尿道闭合压力,以控制尿液排出。当盆底支持结构出现松弛、损伤等情况时,尿道闭合压力降低,腹压增加时无法有效阻挡尿液,从而引发尿液不自主漏出。例如,经产妇因分娩过程可能导致盆底肌损伤,中老年女性随年龄增长盆底组织退变,均易出现盆底支持结构功能异常,增加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风险。
三、危险因素
1.性别与年龄:中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及妊娠、分娩等因素,盆底组织更易受损;中老年阶段盆底组织退变,发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2.生活方式: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腹压,易诱发压力性尿失禁;长期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便秘等,可反复增加腹压,损伤盆底支持结构。
3.既往病史:有盆腔手术史(如子宫切除术等)者,可能破坏盆底结构完整性,增加发病风险。
四、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如咳嗽、大笑、跳绳等动作后出现尿液漏出。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症状,或因长期漏尿导致会阴部皮肤潮湿、瘙痒等问题。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漏尿发生的诱因、频率、严重程度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压力试验(增加腹压时观察有无尿液漏出)、尿垫试验(通过称量使用前后尿垫重量评估漏尿量)等。
3.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方法,可评估尿道闭合压力、膀胱功能等,明确尿失禁类型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