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急迫性等类型需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明确,非药物干预包括盆底肌训练、制定排尿计划进行膀胱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考虑药物治疗或用器械辅助,老年女性需注意会阴部清洁,神经疾病老人要密切膀胱管理,行动不便老人要确保方便获取便器且照护者操作规范。
一、尿失禁的评估与分类
老人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等出现不自主漏尿)、急迫性尿失禁(有强烈尿意后迅速出现漏尿)、混合性尿失禁(兼具两种类型特点)及充盈性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致尿液不自主流出),需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明确类型。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盆底肌训练:老人可进行凯格尔运动,每天多次,每次收缩盆底肌肉持续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长,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长期坚持可看到效果。
2.膀胱训练:制定排尿计划,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开始可每1-2小时排尿一次,慢慢延长至每2-3小时,通过训练帮助老人重建正常排尿节律。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这些饮品可能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控制体重,超重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尿失禁风险,老人应保持健康体重;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便秘可能影响膀胱功能。
三、医疗干预方式
若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考虑药物治疗,如针对急迫性尿失禁的M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老人情况开具);还可使用器械辅助,如女性可使用卫生巾、尿失禁垫等,男性可使用尿套等,帮助老人保持清洁干燥,提升生活舒适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女性尿失禁相对常见,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避免因尿失禁导致皮肤炎症等问题;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出现尿失禁时,需更密切关注膀胱管理,可能需要定期评估膀胱残余尿量等情况;行动不便的老人要确保其能方便获取便器,减少因如厕不及时导致的尿失禁发生风险,同时照护者在协助老人处理尿失禁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老人造成额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