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腹水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腹部体征、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并准备好穿刺针等器械,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用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后缓慢进针抽腹水并控速量,术后局部压迫固定,观察生命体征等,嘱患者卧床休息,儿童抽腹水要严格遵适应证且轻柔并关注反应,老年患者需评估基础病,术中监测,术后防并发症并关注心理。
一、准备阶段
1.患者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腹部体征、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腹水易出血)、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抽腹水及制定安全的操作方案,若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则需谨慎操作。
2.器械准备:准备好穿刺针、注射器、消毒用品(碘伏等)、无菌手套、无菌巾等必要器械。
二、操作流程
1.体位摆放:患者多取坐位或半卧位,暴露腹部,便于操作及观察腹部情况。
2.皮肤消毒:用碘伏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范围要足够,一般直径需达5~10cm,然后铺无菌巾。
3.穿刺操作:缓慢进针至腹腔,当有腹水流出时,用注射器抽取腹水,抽取过程中需控制速度和量,首次抽腹水一般不超过1000~1500ml,大量腹水患者可分次抽取,且需密切关注患者反应。
三、术后注意事项
1.局部处理:穿刺结束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然后固定。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腹部情况,有无腹痛加剧、腹胀异常等表现,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3.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腹水快速渗出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抽腹水需严格遵循适应证,因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操作时要极为轻柔,密切观察儿童的面色、呼吸等反应,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且要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状态,尽量安抚以配合操作。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操作前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需加强对患者腹部及全身状况的监测,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