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中尿失禁多属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因盆底肌肉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所致,受年龄、性别、生育史、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调整生活方式干预,严重时就医,女性分娩后、中老年及有盆腔手术史者需重视盆底康复与相关沟通评估。
一、性生活中尿失禁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性生活中出现的尿失禁多属于压力性尿失禁,指在腹压增加(如性生活中盆底肌肉受挤压等情况)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流出的现象。
二、主要原因
(一)盆底肌肉松弛
女性随年龄增长、多次分娩等,盆底肌肉及筋膜等支持结构受损,致盆底支撑力量减弱,性生活中腹压增加时易引发尿失禁;男性前列腺相关手术后等,也可能因盆底结构改变出现类似情况。
(二)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局部手术等,可影响尿道括约肌正常功能,使其对尿液控制能力下降,性生活相关腹压变化时易出现尿失禁。
三、影响因素
(一)年龄
中老年人群因盆底组织退变等,发生性生活中尿失禁风险相对较高。
(二)性别
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尿道较短等),相较男性更易在性生活中出现尿失禁。
(三)生育史
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损伤风险增加,进而提升性生活中尿失禁发生几率。
(四)生活方式
长期便秘、肥胖等会增加腹压,提高性生活中尿失禁发生可能性。
(五)病史
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盆腔手术史等人群,性生活中尿失禁风险可能升高。
四、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盆底肌训练是重要方法,女性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如收缩盆底肌肉持续5秒后放松,重复多次,每天进行;男性也可开展类似盆底肌锻炼。
(二)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缓解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三)医疗干预
严重情况可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阴道哑铃等辅助工具进行盆底肌训练,或考虑手术治疗(如女性尿道中段悬吊术等,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五、特殊人群提示
女性分娩后应尽早重视盆底康复训练,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中老年人群需定期评估盆底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盆腔手术史等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性生活相关活动,关注自身尿失禁情况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