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因卵巢黄体受外力(如剧烈运动等)或自身因素(如凝血异常等)破裂出血致腹腔内出血,表现为突发下腹疼痛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治疗分保守(症状轻、出血少者卧床监测)和手术(出血量大危急者),特殊人群育龄女性等需避免诱因、及时就医及有基础病等需格外留意自身状况。
一、定义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指卵巢黄体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导致腹腔内出血的情况,多发生于育龄女性。
二、发病机制
1.外力因素:剧烈运动(如奔跑、跳跃、用力排便等)、性生活过程中动作剧烈,可使黄体内部压力骤升,引发破裂;腹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也可能导致黄体破裂。
2.自身因素:黄体囊肿形成后,自身凝血功能异常会增加破裂风险;盆腔炎症等情况可能影响黄体局部组织状态,易诱发破裂。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突发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剧烈,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
2.其他症状:少量出血时可能仅有下腹隐痛;出血较多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有无剧烈运动、性生活史、腹部撞击史等。
2.体格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等。
3.超声检查:超声可发现盆腔内积液以及黄体血肿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出血量少的患者,需让患者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部分情况可通过自身凝血机制使出血停止。
2.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危急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如腹腔镜下黄体破裂修补术等,以控制出血、修复黄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不当性生活等,降低黄体破裂诱因;若出现突发下腹部疼痛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2.有基础疾病人群: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生黄体破裂,需格外留意自身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3.孕期女性:孕期发生黄体破裂时需谨慎处理,要综合评估母婴情况,如胎儿是否受影响等,采取合适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