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尿失禁是因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致尿液不自主持续流出,病因有先天性、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分类含尿道括约肌功能缺陷性及先天性,临床表现为持续不自主漏尿活动时加重,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特殊人群中老年易发病需避免腹压动作并盆底肌锻炼,儿童先天性尿失禁需儿科评估优先保守干预,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者需定期评估膀胱功能防并发症。
一、定义
真性尿失禁是指因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致使膀胱失去正常控尿功能,尿液不自主持续流出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时期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膀胱尿道连接结构先天畸形,可导致控尿机制先天缺陷。
2.创伤因素:骨盆骨折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手术操作(如前列腺手术、妇科手术等)若不慎损伤相关结构,可引发真性尿失禁。
3.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患者因中枢神经受损影响排尿调控,脊髓损伤患者因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致膀胱括约肌失控。
三、分类
1.尿道括约肌功能缺陷性尿失禁:因尿道外括约肌或盆底肌损伤、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关闭尿道,导致尿液流出。
2.先天性尿失禁:多由胚胎期泌尿系统发育畸形引起,如膀胱尿道连接结构异常等。
四、临床表现
持续存在尿液不自主流出,患者无法控制排尿时间和量,活动时(如行走、咳嗽等)可能加重漏尿情况。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发病诱因、病程、伴随症状(如是否伴尿频、尿急等)。
2.体格检查:检查会阴部有无损伤、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力、感觉等)。
3.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膀胱压力、尿道压力等指标,评估膀胱功能及尿道阻力情况。例如,尿流率测定可了解排尿速度和尿量,压力-流率测定能明确膀胱出口梗阻等问题。
六、特殊人群考虑
1.老年人群:因衰老致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盆底肌肉松弛,更易发生真性尿失禁。需避免长时间站立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建议进行盆底肌锻炼以增强控尿能力。
2.儿童人群:先天性因素导致的真性尿失禁需尽早由儿科医生评估,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干预措施,如针对轻度尿道结构异常可通过康复训练等改善。
3.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人群:如既往有脑卒中、脊髓损伤病史者,需定期评估膀胱功能,加强排尿管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