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治疗包含内镜下的高频电切术适用于直径较小有蒂息肉、氩离子凝固术可治平坦型无蒂小息肉、ESD针对较大无蒂或有恶变倾向息肉;手术治疗有开腹手术用于范围广体积大或怀疑恶变累及肠壁深层情况、腹腔镜手术属微创适部分患者;其他辅助治疗中遗传性肠息肉病综合征需长期随访监测综合管理,儿童肠息肉病优先选内镜下治疗并关注术后恢复及长期随访。
一、内镜下治疗
1.高频电切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有蒂息肉,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而达到切除目的,操作相对简便,能有效去除病变组织,依据是通过电凝切割原理直接作用于息肉部位完成切除。
2.氩离子凝固术:利用氩气作为载体将高频电能传导至组织表面,使组织凝固坏死,可用于治疗平坦型、无蒂小息肉,其原理是氩气的导电性及高频电的作用实现对息肉的凝固破坏。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针对较大的无蒂息肉或黏膜病变,能将病变黏膜完整剥离,适用于直径较大且有恶变倾向或难以通过常规内镜下切除的息肉,基于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黏膜下注射等步骤实现病变组织的整块切除。
二、手术治疗
1.开腹手术:当息肉范围广、体积大且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或怀疑有恶变并累及肠壁较深层次时采用,通过切开腹壁进入腹腔进行病变肠段的切除,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内镜治疗难以处理的情况,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2.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部分适合的肠息肉病患者,通过腹腔内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进行病变肠段的切除,利用腹腔镜的可视化效果精准操作,减少对机体的创伤。
三、其他辅助治疗
对于某些遗传性肠息肉病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可能需要长期的随访监测及综合管理,根据病情发展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因为遗传性疾病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监测计划,以降低息肉恶变风险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例如定期进行肠镜复查监测息肉复发情况等。对于儿童肠息肉病患者,治疗时需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内镜下治疗多为首选,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手术创伤可能对其造成更大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因为儿童期发病的肠息肉病可能存在后续复发或恶变风险需长期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