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性肝炎中病毒性的甲型和戊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丙丁型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非病毒性因素导致的无传染性,儿童接触具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病原体感染几率高需避免共用餐具等并接种相关疫苗,有基础病史人群接触后要更严格防护,孕妇接触具传染性黄疸性肝炎人群需及时就医评估保障母婴健康。
一、病毒性肝炎导致的黄疸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及传播方式
(一)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播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例如,健康人接触了被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就有可能被感染。若家中有甲型或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可能使病毒在家人间传播,因为病毒可污染这些物品,健康人接触后经口摄入病毒而被感染。
(二)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传播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比如,家人之间若有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或者母亲患有此类黄疸性肝炎在孕期、分娩时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以及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二、非病毒性因素导致的黄疸性肝炎无传染性
由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非病毒性因素引起的黄疸性肝炎,不存在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所以不会传染给家人。
三、不同人群的防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黄疸性肝炎病原体,感染几率相对较高。例如家中有甲型或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时,儿童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同时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甲型肝炎疫苗)来增强防护;对于乙型、丙型肝炎相关的黄疸性肝炎,儿童应避免接触患者血液等,若家庭成员中有此类患者,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做好防护措施。
(二)有基础病史人群
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接触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病原体后,感染相关肝炎进而加重肝脏损伤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人群若发现家人患有具有传染性的黄疸性肝炎,应更加严格做好防护,如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必要时及时就医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防护举措。
(三)孕妇
孕妇若感染具有传染性的黄疸性肝炎,可能对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加重肝脏损害等,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妇若接触了有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的人群,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评估胎儿情况,并采取针对性防护及治疗措施以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