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急性处理需立刻休息、48小时内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恢复阶段疼痛肿胀缓解后在专业指导下适度康复锻炼并48小时后行热敷等物理治疗,预防要运动前充分热身、选合适装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儿童运动要充分热身、留意强度,老人选温和运动、充分热身放松且拉伤及时就医。
一、急性处理1.休息:肌肉拉伤后需立刻停止引发损伤的活动,让受伤肌肉充分休憩,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2.冰敷:于受伤后的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受伤部位,每次敷15-20分钟,每日可重复数次,冰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进而减轻肿胀与疼痛。3.加压包扎:运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施行加压包扎,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力度要恰当,避免影响血液循环。4.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二、恢复阶段1.康复锻炼:在疼痛与肿胀有所缓解后,可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开展适度康复锻炼,像轻柔的伸展运动等,逐步恢复肌肉力量与柔韧性,且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防止再度拉伤。例如小腿肌肉拉伤恢复后期可进行缓慢的踮脚、屈伸动作。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受伤部位血液循环,加快恢复。热敷一般在受伤48小时后进行,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皮肤。三、预防措施1.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前开展5-10分钟热身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使肌肉、关节等进入运动状态,降低肌肉拉伤风险。比如跑步前先进行高抬腿、活动踝关节等热身动作。2.选择合适装备:依据运动项目选取适配装备,如运动时穿专业运动鞋提供良好支撑,降低对肌肉的损伤风险。3.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不管是增加运动频率、强度还是时间,都要逐步进行,给身体适应过程,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致使肌肉拉伤。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儿童:儿童肌肉柔韧性与力量相对较弱,运动前需充分热身,运动中要留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家长应监督儿童正确运动,发现不适及时停止运动。例如儿童进行跳绳运动时,要把控时间与节奏,避免连续长时间跳绳引发小腿肌肉拉伤。2.老年人:老年人肌肉质量与弹性下降,肌肉拉伤后恢复相对较慢,运动时应挑选温和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前热身与运动后放松都要充分,若发生肌肉拉伤,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康复建议,切勿自行盲目锻炼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