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髓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根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手术治疗(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慢性等情况行病灶清除术)、支持治疗(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制动休息减少活动),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病情、年龄等采取个体化方案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应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通过使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杀灭引起骨髓炎的细菌,控制炎症发展。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术:当病变部位形成脓肿时,需及时行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减轻局部压力,防止感染扩散。该手术适用于脓肿形成的患儿,通过引流可以改善局部感染状况,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2.病灶清除术:对于慢性骨髓炎或有死骨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的患儿,可考虑行病灶清除术。通过手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等病灶,促进病变部位的愈合。手术需要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三、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患儿对抗疾病、恢复健康的基础,对于小儿骨髓炎患儿尤为重要,能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感染和手术等治疗。
2.制动休息:对病变部位进行适当制动,如使用石膏固定等,可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同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制动时要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避免影响肢体正常发育。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及小婴儿:新生儿和小婴儿患骨髓炎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由于其免疫力较低,感染容易扩散,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谨慎选择药物,并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制动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对其娇嫩的肢体造成损伤。
2.大龄儿童:大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因为骨髓炎的治疗周期可能较长,患儿可能会产生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要向患儿及家长治疗方案,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小儿骨髓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感染、促进病变部位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