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分甲型由甲肝病毒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和急性期传染性强儿童多隐性成人症状明显、乙型由乙肝病毒血液、母婴垂直、性接触传播传染性与DNA载量相关、丙型由丙肝病毒血液传播慢性化率高有传染性;非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因非病原体传播无传染性;特殊人群里儿童甲肝要防密切接触、乙肝母亲婴儿需母婴阻断,育龄女性乙丙肝要评估病情及母婴阻断和性接触防护,有高危暴露史人群需检测相关病毒标志物及注意甲肝个人卫生。
一、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传染性
(一)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
由甲肝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可导致感染,在潜伏期和急性期传染性较强,儿童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成人感染后临床症状相对明显。
(二)乙型急性黄疸型肝炎
由乙肝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垂直传播(母亲传给婴儿)、性接触传播,其传染性强弱与乙肝病毒DNA载量相关,DNA载量高者传染性较强。
(三)丙型急性黄疸型肝炎
由丙肝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相比乙肝,丙肝慢性化率较高,且具有一定传染性。
二、非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传染性
非病毒性因素导致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如药物性肝损伤(由特定药物引起肝脏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脏组织)、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等,这类肝炎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与个体的药物暴露史、自身免疫状态、饮酒史等相关,而非病原体传播所致。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要点
(一)儿童
儿童感染甲型肝炎时,需注意避免其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潜伏期和急性期,防止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对于乙型肝炎,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需在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降低儿童感染风险。
(二)育龄女性
乙型、丙型肝炎育龄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病情,必要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预防婴儿感染;同时,性伴侣间需注意防护,如乙肝、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需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
(三)有高危暴露史人群
有血液暴露风险(如接受过不安全输血、共用注射器等)的人群,需及时检测相关肝炎病毒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丙型、乙型肝炎等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对于甲肝,若有粪-口途径暴露史,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