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管炎是念珠菌等真菌感染食管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属机会性感染,病因有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致免疫低下及食管结构功能异常等诱因,临床表现有吞咽疼痛困难等典型及消瘦乏力等非典型,诊断靠内镜见病变及活检和真菌学检查,治疗用抗真菌药并治基础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选药等、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糖尿病患者控血糖、艾滋病患者治原发病提升免疫等。
一、定义
霉菌性食管炎是由念珠菌等真菌感染食管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属于机会性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1.免疫力低下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或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真菌感染。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念珠菌等真菌过度增殖并侵袭食管黏膜。
2.其他诱因:食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等,为真菌定植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常见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疼痛可放射至胸骨后或背部;部分患者有胸骨后烧灼感。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2.非典型表现:少数患者可能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仅表现为消瘦、乏力等全身不适。
四、诊断
1.内镜检查:是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可见食管黏膜有白色伪膜、斑块、溃疡等病变,病变部位活检可明确组织学改变。
2.真菌学检查:通过对食管分泌物、组织活检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如革兰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等)或真菌培养,若发现念珠菌等真菌可确诊。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发挥作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免疫抑制药物使用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发生霉菌性食管炎,需谨慎选择抗真菌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儿童一般状况及病情变化。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营养支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糖尿病饮食及降糖治疗方案,以减少霉菌性食管炎的复发风险。
4.艾滋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抗病毒等治疗提升免疫力,在抗真菌治疗同时,关注艾滋病相关并发症的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