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进行供受者评估包括供者全面身体检查配型及受者全身状况等并做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时进行供肾切取的体位切口、游离血管等操作和受者肾移植的体位切口、显露血管、血管及输尿管吻合,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抗排斥治疗、并发症并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有基础病史者采取相应措施。
一、术前准备
1.供受者评估:
供者需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测(如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腹部超声以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同时进行组织配型,涵盖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等,确保供者身体状况适合捐肾且配型符合要求;受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如有无感染病灶、心脑血管疾病等,评估肾脏功能及明确肾移植禁忌证(如存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不宜行肾移植)。
例如,通过HLA配型可降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概率,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需保证阴性,以避免超急性排斥反应。
2.术前准备工作:供者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等,受者要完成皮肤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验检查等。
二、手术步骤
1.供肾切取
体位与切口:供者取仰卧位,采用腹部经腹直肌切口或弧形切口等。
游离肾血管:精准找到供肾的肾动脉、肾静脉,细致游离血管,保障血管显露清晰,为后续血管吻合创造条件。
处理输尿管:游离输尿管,保留足够长度的输尿管以便与受者尿路连接。
切取肾脏:在维持肾脏血供正常的前提下,完整切取供肾。
2.受者肾移植
体位与切口:受者取仰卧位,选取下腹部切口。
显露髂血管:找到受者的髂内或髂外血管,进行分离显露。
移植肾血管吻合:将供肾的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动脉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肾静脉与受者的髂静脉进行吻合,恢复肾脏的血液供应。
输尿管吻合:把供肾的输尿管与受者的膀胱进行吻合,构建尿路通道。
三、术后管理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受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其稳定。
2.抗排斥治疗:给予免疫抑制剂开展抗排斥治疗,依据受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方案。
3.并发症监测与处理:监测是否出现感染、出血、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受者,术前需更严格评估其生长发育及器官功能情况,术后在抗排斥治疗及并发症监测上要兼顾儿童生理特点;女性受者在手术切口选择等方面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结构特点;有基础病史的受者,如合并糖尿病,术前需更好地控制血糖,术后监测受者血糖及伤口愈合等情况,充分考虑基础病史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