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肌劳损发作时适当卧床休息并注意平时坐姿站姿,可通过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特定波长红外线照射进行物理治疗,进行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康复锻炼,还可采用针刺腰部相关穴位的针灸、专业人员手法放松的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禁忌及遵医嘱。
一、非药物治疗
(一)休息与姿势调整
急性腰肌劳损发作时应适当卧床休息,减少腰部活动以缓解疼痛,一般卧床时间建议1~3天。平时需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或久站,例如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膝盖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每坐30~60分钟应起身活动5~10分钟,不同年龄人群需注意调整,儿童避免长时间伏案学习,老年人则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劳作。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来减轻肌肉痉挛。糖尿病患者热敷时需格外注意温度,防止因感觉减退导致烫伤。
2.红外线治疗:利用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照射腰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注意避免红外线直射眼部。
(三)康复锻炼
1.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形似飞燕,每次保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年轻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组数和次数,老年人则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为支点,抬起骨盆,尽量使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身体状况较差者可减少动作幅度与次数。
(四)中医治疗
1.针灸:通过针刺腰部相关穴位,如肾俞、大肠俞等,调节腰部气血流通,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一般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连续进行2~4周为一个疗程。孕妇禁用针灸,以防引起流产。
2.推拿按摩:专业人员通过手法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患有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者严禁推拿,孕妇也需谨慎,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禁忌,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该类药物,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时需遵循医生指导,以患者舒适度为主要考量标准,而非机械依据体温等指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