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急性期需立即停止引发损伤活动让受伤肌肉静止、48小时内用冰袋等冰敷患处、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恢复期疼痛缓解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轻柔拉伸与渐进力量训练,恢复期间要避免加重受伤肌肉负担的活动,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及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儿童恢复需更谨慎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老年人恢复要强化营养支持、康复训练温和并关注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
一、急性期科学处置
1.休息制动:肌肉拉伤后需立即停止引发损伤的活动,让受伤肌肉处于静止状态,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例如运动中发生上臂肌肉拉伤应立刻停止运动。2.冰敷干预:受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利用低温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与肿胀,缓解疼痛,因低温可抑制神经末梢感觉并减轻炎症反应。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限制肿胀,但包扎力度需恰当,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4.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像腿部肌肉拉伤时可垫高腿部。
二、恢复期康复举措
1.轻柔拉伸训练:受伤部位疼痛缓解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轻柔拉伸运动,逐步提升肌肉柔韧性,例如小腿肌肉拉伤恢复后期可缓慢进行踮脚拉伸,但要避免过度用力致再次损伤。2.渐进力量训练:依据恢复状况逐步开展力量训练,起始选用较轻阻力,如借助弹力带进行轻微肌肉收缩训练,逐步增强肌肉力量以恢复正常功能,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防止一次性强度过大。
三、生活方式与营养调控
1.避免过度活动:肌肉拉伤恢复期间,应杜绝会加重受伤肌肉负担的活动,保障受伤部位有充足时间修复。2.均衡饮食摄入: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肌肉修复的关键原料;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助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四、特殊人群留意要点
1.儿童群体:儿童肌肉拉伤后恢复需更谨慎,不可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因其肌肉骨骼系统尚处发育阶段,恢复虽具一定能力但务必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受伤后的活动情况,及时引导其进行适宜且安全的康复训练。2.老年人群:老年人肌肉拉伤后恢复相对迟缓,需强化营养支持,确保摄入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骼肌肉健康,康复训练要更温和,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同时需关注老年人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例如患有糖尿病时要注重血糖控制对肌肉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