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是因鞘状突闭合不全致鞘膜腔内液体积聚形成阴囊或腹股沟区囊性肿块的常见泌尿外科疾病,病因主要与先天性因素相关,分类含睾丸、精索、交通性鞘膜积液,临床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等,诊断靠体格检查、透光试验及超声,治疗有随访观察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需关注婴幼儿情况、手术特点及术后护理等。
一、定义
小儿鞘膜积液是因鞘状突闭合不全,致使鞘膜腔内液体积聚异常,从而在阴囊或腹股沟区形成囊性肿块的疾病,是小儿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二、病因
主要与先天性因素相关,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时,鞘状突会逐渐闭合,若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液体可流入鞘膜腔,引发积液,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与鞘状突未完全闭合且与腹腔相通有关,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则多因鞘膜本身分泌吸收功能失衡所致。
三、分类
1.睾丸鞘膜积液: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表现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球形或梨形,表面光滑,有弹性和囊性感,触不到睾丸和附睾。
2.精索鞘膜积液:积液局限于精索部位,呈椭圆形或梭形,位于阴囊上方或腹股沟管内,不与腹腔及睾丸鞘膜腔相通。
3.交通性鞘膜积液: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液体可经未闭鞘状突流入鞘膜腔,肿块大小可随体位改变,站立时增大,平卧后可缩小。
四、临床表现
患儿多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交通性鞘膜积液常在站立、行走或哭闹时肿块增大,平卧休息后可缩小。若积液量较大,可能影响患儿行走及日常活动,部分患儿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
五、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阴囊或腹股沟区可触及囊性肿块,透光试验多呈阳性(积液呈透光性)。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能清晰显示鞘膜腔内积液情况,明确积液类型及与腹腔的连通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六、治疗
1.随访观察:新生儿较小的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可定期随访,观察积液变化情况,一般随访至1岁左右,若1岁后仍未吸收再考虑干预。
2.手术治疗:对于1岁以上仍未吸收、积液较大或交通性鞘膜积液,通常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通过阻断鞘状突与腹腔的通道,消除积液来源。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时期需密切关注鞘膜积液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带患儿就医评估。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术式。术后要注重护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利于术后恢复。需特别注意低龄儿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以患儿舒适度为护理及治疗的重要考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