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因母婴血型不合致母亲产生针对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红细胞破坏,常见ABO血型不合(母亲O型胎儿为A或B型)及Rh血型不合(母亲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临床表现有轻至重度贫血、黄疸等,通过血型检查、抗体筛查、胆红素测定诊断,治疗采用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孕期Rh阴性孕妇需抗体筛查,产后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等表现及时就医。
一、定义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针对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胎儿红细胞破坏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
二、发病机制
母婴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携带的父源性抗原经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免疫抗体,此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发溶血反应。
三、常见类型
(一)ABO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易发生。因O型血母亲可通过母乳、食物等接触A或B型抗原,产生抗A或抗B抗体,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溶血。
(二)Rh血型不合
母亲为Rh阴性血,胎儿为Rh阳性血时易发病。Rh阴性母亲首次接触Rh阳性胎儿红细胞后,体内产生抗Rh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进入胎儿循环引发溶血,且病情多较ABO血型不合严重。
四、临床表现
轻者仅表现为轻度贫血;重者出现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进行性加重)、水肿、肝脾肿大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如嗜睡、拒奶、抽搐等。
五、诊断方法
(一)血型检查
明确母婴血型,若母亲为O型、胎儿为A或B型,或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提示有溶血可能。
(二)抗体筛查
检测母亲体内抗A、抗B抗体或抗Rh抗体,若抗体效价升高提示溶血风险。
(三)胆红素测定
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判断黄疸程度,若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提示溶血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
六、治疗原则
(一)光照疗法
通过光照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
(二)换血疗法
用于严重溶血、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的患儿,通过置换患儿血液,去除抗体和已致敏红细胞,降低胆红素水平及纠正贫血。
七、特殊人群提示
孕期Rh阴性孕妇需进行抗体筛查,必要时监测抗体效价;产后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程度及精神状态,若新生儿出现黄疸迅速加重、拒奶、嗜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遵循循证医学,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依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确保新生儿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