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通常位于人体右下腹髂窝内体表投影为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俗称盲肠炎的实际是阑尾炎,常见病因是阑尾管腔阻塞(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和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且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特点,诊断靠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等体格检查、血常规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是确诊后通常行阑尾切除术,单纯性早期及有禁忌证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一、阑尾的解剖位置
阑尾是从盲肠末端向外延伸的一条细长盲管,通常位于人体右下腹的髂窝内,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
二、俗称盲肠炎的本质——阑尾炎
俗称的“盲肠炎”实际是阑尾炎,是因各种原因导致阑尾管腔阻塞,继而细菌入侵引发的炎症反应。
(一)常见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多由淋巴滤泡增生(尤其儿童)、粪石阻塞等引起,导致阑尾腔内压力升高,影响阑尾血运,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2.细菌感染:当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侵犯阑尾黏膜,引发炎症,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分患者起病初即表现为右下腹疼痛。
胃肠道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呕吐可能与腹膜炎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全身症状:早期可出现乏力,炎症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如发生化脓、坏疽、穿孔时,体温可明显升高,可达39℃或40℃。
2.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症状不典型,腹痛部位可不固定,且易出现高热、呕吐等,需密切观察以早期诊断。
老年人:老年人反应能力较差,阑尾炎症状可能较轻,腹痛不明显,但炎症易扩散,穿孔率较高,需警惕。
妊娠期女性:随着妊娠子宫增大,阑尾位置逐渐上移,腹痛部位可能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处理需特别谨慎,避免延误病情。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如发生腹膜炎,可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等;CT检查对诊断不典型阑尾炎有一定帮助。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确诊后,通常建议行阑尾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炎症加重导致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2.保守治疗: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等情况,可考虑抗感染等保守治疗,但需严格掌握指征,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