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持续性炎症致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包括长期大量饮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因素,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功能障碍、糖尿病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病因、对症支持、营养支持,特殊人群中饮酒者需戒酒、儿童患者排查特殊病因用非药物干预、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用非药物辅助控糖。
一、定义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的持续性炎症性疾病,胰腺实质发生慢性炎症、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导致胰腺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进而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
二、病因
1.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促进胰液内蛋白沉淀,引发胰管梗阻,是西方人群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2.胆道疾病:胆石症等胆道病变可导致胰管与胆总管共同通道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损伤胰腺组织。
3.遗传因素:部分遗传性基因缺陷可增加患慢性胰腺炎风险,如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等,此类患者多有家族聚集性。
4.自身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介导的胰腺炎症反应,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慢性炎症损伤。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性质多样,进食后可加重,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
2.消化功能障碍:因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脂肪泻(粪便色浅、量多、有油滴)、体重减轻等,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不足有关。
3.糖尿病表现:胰腺胰岛细胞受损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脂肪酶在急性发作期可轻度升高;血糖升高提示胰岛功能受损;粪便检查可见脂肪滴,提示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钙化、胰管扩张等;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管结构,有助于明确胰腺实质病变及胰管梗阻情况。
五、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诱因处理,如长期饮酒者需严格戒酒;胆道疾病患者需积极治疗胆石症等病变。
2.对症支持:腹痛时可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消化功能不全者补充胰酶制剂以改善脂肪泻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控制血糖,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相关措施。
3.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热量与营养,对于存在明显消化吸收障碍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饮酒人群:长期饮酒者需高度重视戒酒,因持续饮酒可加重胰腺损伤,增加病情进展风险,家属应协助监督并鼓励患者逐步戒除饮酒习惯。
2.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胰腺炎需排查遗传等特殊病因,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如调整饮食结构、明确并处理可能的遗传相关因素,避免过早使用不恰当药物加重儿童机体负担。
3.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但避免机械按体温等方式用药,注重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手段辅助控制血糖,同时关注低血糖等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