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发,通过粪-口等途径传播,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易感,预防要勤洗手等保持个人卫生、保障饮食饮水安全、维护居住和公共场所卫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避免高危暴露并维护特殊人群免疫力。
一、病毒性肠炎的引发原因
1.病毒感染因素:病毒性肠炎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多在秋冬季节流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幼儿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玩具、衣物等后,病毒可经口进入体内引发感染;诺如病毒则全年均可散发,易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同样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密切接触传播。
2.传播途径因素:粪-口传播是病毒性肠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当健康人群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时,就有可能摄入病毒而被感染。例如,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未煮熟的食物等,都可导致病毒侵入人体引发肠炎。
3.易感人群因素: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是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人群;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也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发生病毒性肠炎。此外,在人群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所有人都可能因接触病毒而增加感染风险。
二、病毒性肠炎的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勤洗手是预防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措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处理生鲜食材后、上厕所后以及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时刻。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手部清洁习惯。
2.饮食安全保障:确保饮食和饮水安全。饮用开水,不喝生水;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片、未洗净的瓜果等;尽量避免食用路边摊等卫生无保障的食品。对于家庭烹饪,要注意生熟食材分开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3.环境卫生维护:保持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婴幼儿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环境因素。
4.疫苗接种预防:对于婴幼儿等易感人群,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来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降低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
5.避免高危暴露: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且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如冬季人员密集的室内游乐场等。在病毒性肠炎流行季节,更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避免与已感染病毒性肠炎的患者密切接触,降低感染几率。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注重自身免疫力的维护,通过合理作息、均衡饮食等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以减少病毒性肠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