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急性期要休息制动、48小时内冰敷、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恢复期可进行静态拉伸和低强度有氧运动,营养上要保证蛋白质摄入及补充维生素C、E,儿童肌肉拉伤恢复需谨慎且康复训练强度小,老年人肌肉拉伤恢复时间长要循序渐进并注意营养全面性。
一、急性期科学处理
1.休息制动: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引起拉伤的运动或活动,让受伤肌肉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跑步时发生大腿肌肉拉伤则需停止跑步,坐下或躺下休息。
2.冰敷干预:在拉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冰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能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需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垫上毛巾防止冻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既可以帮助减少肿胀,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例如用弹性绷带环绕包扎小腿肌肉拉伤部位。
4.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利于血液回流,减轻受伤部位的肿胀,如上肢肌肉拉伤可将手臂垫高,下肢肌肉拉伤则可垫高腿部。
二、恢复期康复训练
1.静态拉伸:在疼痛逐渐缓解后,开始进行静态拉伸。以大腿肌肉拉伤为例,可缓慢进行腿部的伸展动作,每次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2-3组,通过拉伸帮助恢复肌肉柔韧性,防止肌肉粘连,但要注意拉伸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疼痛加重。
2.低强度有氧运动:当肌肉拉伤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可逐步开展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等。慢走速度不宜过快,每次运动时间可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受伤肌肉明显疼痛为度,通过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恢复功能。
三、营养支持助力恢复
1.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肌肉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食用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鱼类(如三文鱼、鳕鱼)、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受损肌肉的修复和再生。
2.维生素补充:补充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肌肉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可通过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来获取,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坚果富含维生素E。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肌肉拉伤:儿童肌肉拉伤后恢复需格外谨慎,康复训练强度要更小,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拉伸或运动。因为儿童肌肉、骨骼等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恢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恢复情况,若恢复不佳应及时寻求儿科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防止影响儿童肌肉正常发育。
2.老年人肌肉拉伤:老年人肌肉拉伤后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更长,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肌肉修复能力下降。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受伤部位的恢复情况,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可在专业康复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同时要注意营养的全面性,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钙质等摄入,以促进恢复,且要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活动,防止再次拉伤对身体造成更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