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的鉴别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涉及胎龄与出生体重、母亲病史、出生后喂养情况、出生后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分无症状性和症状性;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测定、血胰岛素等测定、血氨基酸测定、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有头颅超声或MRI、腹部超声,分别用于不同情况的鉴别。
一、病史采集
1.胎龄与出生体重: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易发生低血糖,因糖原、脂肪储存少,生后代谢率高,能量需求大且糖异生功能差;大于胎龄儿可能因母亲妊娠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出生后胰岛素分泌仍较高而引发低血糖。
2.母亲病史:母亲有妊娠糖尿病时,胎儿处于高血糖环境,出生后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母亲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对新生儿血糖产生影响。
3.出生后喂养情况:出生后开奶时间、喂养方式及奶量摄入情况,如延迟喂养、母乳喂养不足或人工喂养不当等都可能与低血糖发生相关。
4.新生儿出生后一般状况:有无窒息、感染、低温等情况,窒息可导致糖原耗竭,感染时代谢率增加,低温时能量消耗增多,这些都可能引发低血糖。
二、临床表现鉴别
1.无症状性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时很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尤其早产儿,可能仅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呼吸暂停、哭声弱、体温不升等,易被忽视,需通过血糖监测及时发现。
2.症状性低血糖:当低血糖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出现激惹、震颤、抽搐、呼吸暂停加重、肌张力改变等表现,如出现凝视、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高度警惕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鉴别
1.血糖测定:是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采用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测定,正常新生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2.2mmol/L为低血糖,3天后<2.6mmol/L为低血糖。反复监测血糖变化有助于明确低血糖的存在及波动情况。
2.血胰岛素、C肽测定:若血胰岛素、C肽升高,需考虑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低血糖,常见于胰岛细胞增生症、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等情况;若血胰岛素、C肽降低,多考虑糖摄入不足或糖原储备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低血糖。
3.血氨基酸测定:某些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可导致低血糖,如枫糖尿症等,通过血氨基酸测定可发现相应的氨基酸代谢紊乱情况。
4.内分泌激素测定: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测定,若生长激素缺乏、皮质醇分泌不足等可影响糖代谢导致低血糖,通过测定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可协助鉴别因内分泌因素引起的低血糖。
四、影像学检查鉴别
1.头颅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怀疑低血糖脑损伤的新生儿,头颅超声可初步筛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情况,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实质病变,如有无脑梗死、脑白质损伤等,有助于明确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相鉴别。
2.腹部超声:对于怀疑胰岛细胞增生症等胰腺病变导致的低血糖,腹部超声可观察胰腺形态、大小等情况,协助鉴别胰腺相关疾病引起的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