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需评估有无长期不良姿势等诱因并通过影像学排除其他腰部疾病,急性期可冷敷缓解期可热敷按摩,急性发作期适当卧床休息保持正确姿势,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腰部伸展和核心肌群锻炼,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保暖,儿童要培养正确坐姿孕妇避免久站久坐老年人选平缓运动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钙剂。
一、准确评估腰肌劳损情况
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查体可见腰部肌肉紧张、有固定压痛点等。需明确有无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外伤史等诱发因素,可通过腰椎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其他腰部疾病。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物理治疗:急性期(通常指疼痛发作72小时内)可采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腰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缓解期可进行热敷,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敷腰,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还可由专业人员进行腰部轻柔按摩,放松紧张肌肉,但避免暴力操作。
2.休息与姿势调整:急性发作期应适当卧床休息,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日常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坐立时腰部挺直,膝关节与髋关节呈90°,站立时收腹挺胸、骨盆中立位,避免弯腰驼背或长期单侧姿势。
三、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四、康复训练
1.腰部伸展运动: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抱一侧膝关节拉向胸部,保持10~15秒,换另一侧重复,每次5~10组;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向上伸直后向一侧弯曲伸展腰部,左右侧各重复10次左右。
2.核心肌群锻炼:平板支撑是常用方法,肘部和脚尖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呈直线,初学者每次坚持30秒,逐渐延长至1~2分钟,每天3~4组;还可进行仰卧屈膝抬臀,仰卧位双腿屈膝,臀部抬起至肩部与膝关节呈一条直线,每次保持5秒,重复10~15次。
五、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锻炼: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散步(每次30分钟以上)、游泳等,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轻腰部负担,是适合的运动方式。
2.腰部保暖: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寒冷刺激易加重肌肉紧张,可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护腰等保暖装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腰肌劳损多因不良坐姿、外伤等引起,应培养正确坐姿习惯,避免长时间弯腰,若出现腰部不适,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姿势、适当休息),避免随意使用成人药物。
2.孕妇:孕期因体重增加、重心改变易致腰肌劳损,应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可在腰部垫软枕保持舒适姿势,进行适度轻柔的腰部伸展运动,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明显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安全缓解措施。
3.老年人:老年人腰肌劳损常与肌肉退化、骨质疏松等相关,运动宜选择平缓方式(如慢走),避免快速扭转腰部等动作,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维持骨骼健康,减轻腰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