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伴随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皮肤和巩膜黄染是最明显症状,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生后23天出现,1014天(足月儿)或34周(早产儿)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生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确诊需血清胆红素检测。伴随症状方面,生理性黄疸不影响精神状态,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精神萎靡等,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颜色异常(如呈灰白色或陶土色)、尿液颜色加深等。特殊人群中,早产儿因肝脏功能不完善更易出现较重、持续久的黄疸,家长要密切观察并保证奶量;有家族遗传病史(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新生儿黄疸风险高,要关注黄疸变化、避免接触诱发溶血物质,出现黄疸时及时告知医生家族病史。
一、皮肤和巩膜黄染
这是新生儿黄疸最明显的症状。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先从脸部开始,巩膜也会逐渐发黄,然后蔓延至胸部、腹部和四肢,颜色多呈浅黄色。足月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1014天自行消退,早产儿可能会持续到3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且黄疸程度较重,颜色可为金黄色甚至橘黄色,消退时间也会延迟,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程度可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初步评估,但最终确诊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还需依靠血清胆红素检测。
二、其他伴随症状
1.精神状态改变: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宝宝吃奶正常、睡眠安稳、哭声响亮。而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新生儿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哭声低微等。这是因为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造成损伤,进而引起精神状态的改变。
2.食欲不振:新生儿可能出现吃奶量减少、吸吮时间缩短的情况。黄疸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宝宝胃肠蠕动减慢、消化酶分泌减少,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3.大便颜色异常:生理性黄疸时,大便颜色多为正常的黄色。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特别是由于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的黄疸,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浅,可呈灰白色或陶土色。这是因为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导致大便中缺乏粪胆原,从而使大便颜色改变。
4.尿液颜色加深: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尿液颜色会逐渐加深,可呈深黄色,严重时甚至像浓茶色。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所致。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黄疸且黄疸程度可能较重,持续时间也会更长。家长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黄疸情况,一旦发现黄疸出现过早、程度加重或消退延迟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证早产儿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新生儿,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发生黄疸的风险较高。在出生后要特别关注黄疸的变化,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物质,如樟脑丸等。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应及时告知医生家族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