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炎是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炎症病变由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等多种机制致肝细胞损伤炎症坏死,发病与饮酒量时间、个体差异相关,临床表现有轻症非特异及中重度多表现,诊断靠饮酒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治疗需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代谢弱要早治,女性代谢弱需重视,有基础肝病者须戒酒并治基础病。
一、定义
酒精性肝炎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是酒精性肝病的一种临床类型,由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加之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炎症及坏死。
二、发病相关因素
1.饮酒量与时间:一般而言,男性每日摄入乙醇量≥40g且持续5年以上,或两周内大量饮酒(每日摄入乙醇量>80g),女性相应减半时,发生酒精性肝炎风险显著增加,这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损伤累积有关。
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人群因基因等因素导致肝脏对酒精毒性物质的代谢清除能力较弱,更易在饮酒后出现肝脏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轻症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
2.中重度表现: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大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相关表现,如腹胀、黑便、意识障碍等。
四、诊断依据
1.饮酒史:明确的长期大量饮酒历史,包括饮酒的量、持续时间等。
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且AST升高更为显著,谷草/谷丙比值常>2,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还可伴有胆红素升高等;血清学检查可辅助排除其他肝病病因。
3.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等提示肝脏脂肪变、肝脏体积变化等异常,有助于初步判断肝脏病变情况。
4.肝活检:是诊断酒精性肝炎的金标准,可观察到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酒精性透明小体等特征性病理改变,但因属有创检查,需谨慎选择。
五、治疗关键措施
1.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根本措施,及时戒酒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促进肝脏部分修复。
2.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纠正营养不良状况,因为长期饮酒常伴随营养摄入不足及吸收障碍。
3.药物治疗:病情较重者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后决定,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减退,饮酒后酒精在体内清除更慢,对肝脏的损伤累积效应更明显,因此老年人需严格戒酒,且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更早、更积极就医检查。
2.女性: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男性较弱,相同饮酒量下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炎,需高度重视戒酒,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3.有基础肝病者:本身患有乙肝、丙肝等基础肝病的患者,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此类患者必须坚决戒酒,并积极治疗基础肝病,密切监测肝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