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的诊断可从自我观察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三方面进行。自我观察需关注腹部外形变化如腹水较多时的蛙腹状及腹胀感;体格检查通过叩诊的移动性浊音、触诊的腹部改变初步判断;辅助检查包括超声可敏感显示腹水、CT能观察器官及病因、腹腔穿刺化验腹水性质以明确病因,不同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自我观察症状表现
1.腹部外形变化:腹水较多时,腹部会膨隆,呈蛙腹状,仰卧时腹部两侧突出如蛙腹,坐位时下腹明显膨出。对于有基础肝病、心脏病等病史的人群,更要关注腹部外形的细微变化,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存在发生腹水的较高风险,比如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水导致腹部外形改变。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腹部外形可能有生理性变化,但如果是非生理性的异常膨隆则需警惕腹水可能。
2.腹胀感:患者会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进食后可能会加重腹胀。不同年龄人群对腹胀的感受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进食、腹部不适哭闹等,成人则能明确表述腹胀的感觉。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可能本身就有腹胀情况,但如果腹胀程度突然加重且难以用原有疾病解释时,要考虑腹水可能。
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
1.叩诊:
移动性浊音:患者仰卧位时,医生叩诊腹部,从脐部开始向两侧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扳指固定位置,让患者侧卧,再次叩诊该侧,若浊音变为鼓音,对侧变为浊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一般超过1000ml)。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叩诊时操作要根据其配合程度适当调整,儿童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且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腹部相对柔软等因素对叩诊结果的影响。有腹水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只要腹腔内游离液体达到一定量都会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但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腔积液相鉴别。
2.触诊:大量腹水时,触诊腹部有揉面感等改变,但触诊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腹部组织可能有一定的退变,触诊时更要小心,同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腹水较敏感的方法,可显示腹腔内游离液体的量及分布情况,能发现少量腹水(如500ml左右)。超声检查不受年龄限制,儿童也可以进行,通过超声可以清晰看到腹腔内液体的无回声区等情况,对于怀疑腹水的人群,超声检查是常用且有效的初步筛查手段。
2.CT检查:CT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腹水的存在,还能同时观察腹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判断腹水的病因有帮助,比如是否存在肝脏、胰腺等器官的病变导致的腹水。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量,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权衡利弊,可在必要时进行。
3.腹腔穿刺:如果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可进行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进行化验,以明确腹水的性质,如漏出液、渗出液等,从而帮助查找腹水的病因。但腹腔穿刺是有创操作,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对于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等。例如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通过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化验可以明确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进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