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易出现多种缺陷,包括神经系统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呼吸系统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消化系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眼部的视网膜病变;免疫系统的易感染;生长发育的体重身高增长缓慢等,需在专业科室密切监测护理,定期检查评估,家长配合照料并注意环境卫生降低风险。
一、神经系统缺陷
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对不成熟,可能出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这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是由于早产儿脑室周围的毛细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出血可能影响脑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智力障碍、癫痫等问题[1]。另外,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风险较高,脑白质是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脑白质损伤可能影响运动、认知等功能的发育。
二、呼吸系统缺陷
(一)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等。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在呼气时容易萎陷,影响气体交换,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且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慢性肺部疾病的风险。
(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多见于长时间需要机械通气和吸氧的早产儿,肺部组织在炎症等损伤因素下发生异常修复,导致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纤维化等改变,患儿会有慢性咳嗽、气促等表现,影响肺功能长期发育。
三、消化系统缺陷
(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血供容易出现问题,加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等,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二)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胃肠道蠕动功能弱,胃容量小,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表现为吐奶、腹胀等,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速度,需要逐渐调整喂养方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肠道喂养适应过程。
四、眼部缺陷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眼部缺陷,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在吸氧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等,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影响视力,需要定期进行眼底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五、免疫系统缺陷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是母体来源的免疫球蛋白不足,导致早产儿更容易发生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感染的风险较高,且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加强护理,如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消毒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六、生长发育缺陷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营养摄入可能受限等原因,早产儿在出生后的追赶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增长落后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生长指标,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其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
温馨提示:对于早产儿,需要在新生儿科等专业科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定期进行各项检查评估,如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视力筛查、听力筛查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给予早产儿足够的关爱和细心照料,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注意避免早产儿接触感染源,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等,以降低早产儿发生各种缺陷相关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