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因各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出现多种问题,呼吸系统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神经系统有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消化系统存在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感染;生长发育易迟缓;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低体温,需注意维持适宜环境温度等保障其健康。
一、呼吸系统问题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因为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据相关研究显示,约50%的极早产儿会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会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呼气呻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此外,早产儿还可能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多发生在出生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和吸氧的早产儿身上,其肺部会出现纤维化等病变,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
二、神经系统问题
(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脑室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发育不完善,容易破裂出血。有数据表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出血可能导致脑室扩张、脑实质损伤,进而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等,严重者可出现脑瘫等后遗症。
(二)脑白质软化
也是早产儿常见的神经系统问题,与脑血流量的变化、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脑白质软化会影响神经纤维的发育,导致患儿出现认知障碍、视听障碍等问题,对其未来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三、消化系统问题
(一)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潴留等。据统计,约30%-50%的早产儿存在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这可能与胃肠动力不足、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严重时会影响营养的摄入,阻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是早产儿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与肠道缺血、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相关。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高,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腹胀、血便、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四、免疫系统问题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是IgG,其自身合成能力不足,且从母体获得的IgG也相对较少,所以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据研究,早产儿发生败血症的概率比足月儿高10-20倍。
五、生长发育问题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身长等往往低于足月儿,且出生后追赶生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由于营养摄入相对不足、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其体重、身高、头围等指标可能长期低于同胎龄的正常儿童标准。而且,早产儿在认知、运动、语言等神经心理发育方面也可能落后于足月儿,需要进行早期的干预和监测。
六、体温调节问题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所以体温易波动,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会影响早产儿的代谢、循环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温馨提示:对于早产儿,要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可使用暖箱等设备来维持体温稳定。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根据体温情况及时调整保暖措施,以保障早产儿的体温处于正常范围,促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