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周早产儿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易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且体温易波动致低体温;1-2周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且脑血管不成熟易颅内出血;1个月内易喂养不耐受且视网膜血管未成熟易患视网膜病变,医护人员和家长需密切关注多方面变化并提供支持保障其健康。
一、出生后最初几天内
1.呼吸方面:28周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极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主要问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缺乏时肺泡易萎陷,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在出生后1-2天内,这种情况最为危险,患儿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研究表明,约50%-80%的28周早产儿会发生RDS,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出生体重、孕周密切相关,孕周越小、体重越低,发生RDS的风险越高、病情越重。
2.体温调节方面: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出生后最初几天内,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波动,若保暖不当,很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循环等多个系统功能,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数据显示,28周早产儿出生后最初72小时内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可达30%-50%。
二、出生后1-2周内
1.感染方面: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的门户。在出生后1-2周内,由于需要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以及住院环境中存在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感染风险较高。常见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等,败血症可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反应差、拒奶等多种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据统计,28周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率较足月儿高10-20倍。
2.颅内出血方面: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成熟,易发生颅内出血。在出生后1-2周内,由于胎龄小,脑室内的脉络丛毛细血管脆弱,在受到一些因素刺激(如缺氧、血压波动等)时容易破裂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出血可导致脑室扩大、脑组织损伤,影响患儿的神经发育,严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等。
三、出生后1个月内
1.喂养相关问题:28周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不完善,胃容量小,胃肠功能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在出生后1个月内,可能会出现吐奶、腹胀、喂养困难等情况,若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研究发现,约30%-50%的28周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存在喂养不耐受问题,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的情况。
2.视网膜病变方面: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在出生后1个月内处于视网膜血管增生的关键时期,若受到高浓度氧等因素影响,易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如果病变进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有资料显示,28周早产儿ROP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30%。
对于28周早产儿的护理和观察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呼吸、体温、感染迹象、颅内情况、喂养情况以及眼部等方面的变化,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医疗支持,以降低各阶段的危险程度,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给予早产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特殊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轻柔性,最大程度保障早产儿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