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癌是胃癌主要病理类型起源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摄入高盐烟熏腌制食物、遗传因素及年龄增长、吸烟酗酒等,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管状、黏液、印戒细胞癌,早期多无明显特异症状,进展期有上腹痛加重、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表现,诊断靠胃镜、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化疗、靶向、免疫,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提高胃镜筛查意识,有家族遗传史者定期基因检测和胃镜检查,儿童胃腺癌罕见需谨慎选检查手段排除其他肿瘤可能。
一、胃腺癌定义
胃腺癌是胃癌的主要病理类型,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约占胃癌的90%~95%,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二、病因分析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定植于胃黏膜,可引发慢性炎症,持续炎症刺激会增加细胞恶变风险,是胃腺癌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2.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盐、烟熏腌制食物,这类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等物质易在胃内转化为致癌物质,增加胃腺癌发病几率。
3.遗传因素:部分遗传综合征可增加胃腺癌发病风险,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的人群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4.其他:年龄增长、长期吸烟酗酒等因素也与胃腺癌发生相关,年龄越大发病风险相对越高,吸烟酗酒会损伤胃黏膜,破坏胃内环境平衡。
三、病理类型
1.乳头状腺癌:癌细胞呈乳头状结构排列,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2.管状腺癌: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依据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3.黏液腺癌:癌细胞能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肿瘤质地较软。
4.印戒细胞癌:癌细胞胞质内充满黏液,核被挤向一侧,呈印戒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
四、临床表现
1.早期:多数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饱胀感等,易被忽视。
2.进展期:上腹痛加重且呈持续性,体重明显减轻,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还可能触及腹部肿块,伴有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五、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胃腺癌的关键手段,可直接观察胃内病变部位、形态,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可发现胃内溃疡、充盈缺损等病变;CT、MRI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
3.病理活检: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是确诊胃腺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分析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六、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早期胃腺癌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等不同术式,以切除肿瘤病灶。
2.化疗: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残留癌细胞,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化疗缓解症状。
3.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治疗,如HER2阳性胃腺癌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
4.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为部分胃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胃腺癌症状常不典型,需提高胃镜筛查意识,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2.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密切监测胃部情况,如每年进行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3.儿童胃腺癌:儿童胃腺癌罕见,若出现消化道症状,需谨慎选择检查方法,避免过度辐射等,优先考虑无创或低辐射的检查手段,并排除其他罕见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