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可由多种病因引发,肝脏疾病中肝硬化由多种病因致肝结构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等,肝脏肿瘤破坏肝组织等可致;门静脉高压相关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腹腔脏器疾病里腹膜炎因炎症刺激致渗出,穿孔、破裂使胃肠内容物或血液刺激腹膜致渗出增加;心血管疾病中慢性右心衰竭因体循环淤血等,缩窄性心包炎因心包束缚致静脉回流受阻等引发;肾脏疾病的肾病综合征因大量蛋白尿等,肾功能不全因水钠排泄障碍导致;营养不良致低蛋白血症引发;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病增加风险,儿童可由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引起需重视排查。
一、肝脏疾病相关
(一)肝硬化
多种病因可引发肝硬化,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硬化时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肝功能减退(合成白蛋白减少、激素灭活功能障碍等)及门静脉高压,进而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同时钠水潴留,最终形成腹水。例如,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可逐步发展为肝硬化,据相关研究统计,约50%-7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腹水。
(二)肝脏肿瘤
肝癌等肝脏肿瘤生长过程中,可破坏肝组织,影响肝功能,同时肿瘤相关因素也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等情况,从而引发腹水。
二、门静脉高压相关
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显著升高,如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等,使得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明显增高,超过组织液回吸收能力,组织液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三、腹腔脏器疾病相关
(一)腹膜炎
如结核性腹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炎症刺激导致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大量炎性液体形成腹水;此外,细菌性腹膜炎等也可因炎症反应使腹腔渗出液增多。
(二)腹腔脏器穿孔
胃穿孔、肠穿孔等腹腔脏器穿孔后,胃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腹膜渗出增加,进而形成腹水。
(三)腹腔内脏器破裂
脾破裂、肝破裂等腹腔内脏器破裂时,血液等刺激腹膜,导致腹膜产生渗出液,形成腹水。
四、心血管疾病相关
(一)慢性右心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致使内脏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同时机体钠水潴留,最终引发腹水。据临床数据,慢性右心衰竭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腹水表现。
(二)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炎症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缩窄,束缚心脏,使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进而引起腹水。
五、肾脏疾病相关
(一)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显著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同时,肾病综合征时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进一步促进腹水形成。
(二)肾功能不全
肾衰竭时,肾脏排泄水钠功能障碍,出现水钠潴留,可导致腹水产生。
六、营养不良相关
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时,会使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引发腹水。例如,长期素食且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营养吸收的人群,易因低蛋白血症出现腹水。
七、特殊人群特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肝硬化、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这些基础病相互影响,增加了腹水发生的风险。例如,老年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腹水相关并发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功能减退,发生右心衰竭进而导致腹水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老年腹水患者,需更全面评估基础疾病状况,针对性处理。
(二)儿童
儿童腹水相对少见,但也可由先天性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遗传性肾脏疾病(如遗传性肾炎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腹腔结核导致腹膜炎进而出现腹水)等引起。儿童出现腹水时,需格外重视,及时排查病因,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腹水相关并发症的耐受能力较弱,需尽早明确诊断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