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来源:民福康

通过产前做好遗传咨询、监测孕妇情况,产时减少新生儿窒息、避免产伤,产后尽早开奶、监测胆红素水平、光疗干预、换血治疗以及关注高危新生儿特殊情况等多环节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

一、产前预防

1.做好遗传咨询:对于有新生儿溶血病家族史等情况的夫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相关风险及预防措施。因为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通过遗传咨询可以提前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若夫妇一方或双方存在与胆红素代谢相关的遗传性缺陷基因携带情况,可了解后代发病的概率及产前诊断的可行性等。

2.监测孕妇情况:孕期关注孕妇健康,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感染等疾病。妊娠高血压可能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而感染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可能干扰胎儿胆红素代谢。如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保障胎儿正常的生理环境。

二、产时预防

1.减少新生儿窒息:产程中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处理胎儿窘迫等问题,尽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新生儿窒息会导致机体缺氧,影响胆红素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等,增加胆红素脑病风险。例如,当发现胎儿胎心异常等窘迫表现时,应迅速采取相应助产措施,如调整胎位、使用产钳或剖宫产等,以尽快娩出胎儿,恢复其正常呼吸循环。

2.避免产伤:规范助产操作,避免新生儿头颅血肿等产伤情况。头颅血肿等产伤可能导致局部出血,进而使胆红素产生增加,同时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转运。助产人员需熟练掌握助产技巧,轻柔操作,降低产伤发生几率。

三、产后预防

1.尽早开奶: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一般建议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哺乳。早期母乳喂养可促进胎便排出,而胎便中含有较多胆红素,尽早排出胎便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例如,研究表明,早期频繁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胆红素水平升高的程度相对较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也相应降低。

2.监测胆红素水平:出生后密切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尤其是生后24小时内。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溶血风险等高危新生儿,更要加强监测频率。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胆红素测定等方法,动态观察胆红素变化趋势。一旦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比如,当早产儿血清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就需要引起重视,评估是否存在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

3.光疗干预:对于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的新生儿,及时给予光疗。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光照使胆红素发生结构异构化等,使其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光疗时需注意保护新生儿眼睛和会阴部等重要部位,避免光损伤。例如,当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相应日龄、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以阻止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升高,预防胆红素脑病。

4.换血治疗:对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如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及时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等。但换血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比如,当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或血清胆红素水平急剧上升等情况时,经评估符合换血指征则应及时进行换血操作。

5.关注高危新生儿特殊情况: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感染、酸中毒等情况的新生儿,要更加严格预防胆红素脑病。这些高危因素会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例如,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让胆红素进入脑组织,所以对于早产儿除了加强胆红素监测外,在其他护理方面也需更加精细,如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以最大程度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可能。

总之,通过产前、产时及产后多环节的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早产儿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婴儿肝功能正常可能发生核黄疸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核黄疸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婴儿肝功能正常是不是会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婴儿肝功能正常,但存在生理性黄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使胆红素水平降低,一般不会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如果是婴儿的身体较差,存在胆道闭锁的情况,且存在病理性黄疸,症状严重,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母乳性黄疸的确切病因,但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摄入不足、母乳的成分、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 1.母乳摄入不足 患儿母乳摄入不足时,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慢,导致其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发母乳性黄疸。 2.母乳的成分 母亲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先天性脑瘫是怎么回事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先天性的脑瘫一般是由于出生前因素或者围生期因素导致的。 1、出生前因素 孕期母亲抽烟酗酒,孕早期宫内感染或者中毒,孕妇长时间或者受到大剂量的放射线辐射,都可能会引起先天性脑瘫。 2、围生期因素 多种原因造成的早产,分娩时出现产伤导致婴儿颅内出血,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胎儿缺氧、脐带绕颈等,还有多种原
胆红素脑病三个月可逆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一般是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此疾病属于不可逆性病变。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若治疗及时,随着胆红素数值恢复正常,患儿症状可逐渐减退,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但是患儿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属于不可逆转的损害,可对正常的生活产生影响。 家长平时要注意避免给予患儿听觉、视觉、触觉等刺激
核黄疸初期治疗可以避免后遗症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核黄疸一般是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初期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后遗症的发生,但是不能保证一定不存在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形成的疾病。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黄疸值超过20一定得核黄疸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核黄疸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黄疸值超过20mg/dl是否一定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需要根据是否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析。 正常足月儿黄疸指数应该小于12mg/dl,早产儿小于15mg/dl。黄疸指数达到20mg/dl相对较高,及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数患儿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且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新生儿胆红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母乳性黄疸的确切病因,但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摄入不足、母乳的成分、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 1.母乳摄入不足 患儿母乳摄入不足时,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慢,导致其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发母乳性黄疸。 2.母乳的成分 母亲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什么是胆红素脑病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胆红素脑病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主要发生在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中。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由于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等部位引起脑神经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宫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球蛋白、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等药物,可起到降低血中胆红素,控制病情的作用。 2、光照治疗 光照疗法是降低胆红素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简单、副作用小的特点,一般应用460nm的蓝光照射皮肤即可快速降低血中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可能有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减退等症状。 1、嗜睡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主要以嗜睡为主,新生儿精神状态比较差,长时间处于昏睡状态,但是容易唤醒。 2、吸吮无力 由于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新生儿可表现为吸吮无力、喂养困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引起脑瘫吗?如果出现脑瘫康复有效吗?
舒志强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确实有可能会造成小儿脑性瘫痪。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又被称之为核黄疸,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治疗,出现小儿脑性瘫痪。但是出现小儿脑性瘫痪以后,及时的康复是有效的。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丁素芳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们又称为核黄疸。是指出生一周以内,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是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患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胆红素浸润,一般会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等症状。
胆红素脑病
王岩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是指的新生儿时期的胆红素过高,造成胆红素透过脑屏障与神经细胞结合,造成的脑细胞的损伤。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以后,便不可治疗,会遗留比较严重的后遗症。胆红素脑病出现时,会有些比较高的黄疸,出现嗜睡精神不好。随后出现抽搐和兴奋的症状,同时也会伴随有些发热。这样的情况缓解以后,会出现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新生儿时期的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