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其增长有相应规律;神经心理发育涵盖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育进程;对于早产儿需关注喂养、护理,定期监测生长发育,偏离标准及时就医制定干预方案,应尽可能母乳喂养,注意保暖并定期监测评估。
一、生长发育指标
1.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差异较大,一般出生体重在1000-2500g。出生后10天内每日体重增长应达到10-15g/kg,10天后每周体重增长约150-200g/kg,至矫正月龄40周时,体重应达到正常足月儿水平。例如,胎龄28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g,出生后前10天需努力使体重每日增长约10g/kg,即每日增长10g左右,以保证其营养良好促进生长。
2.身长:早产儿出生时身长约为35cm,头围约33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较快,前3个月身长每月增长约4cm,3-12个月每月增长约1cm,至矫正月龄1岁时,身长应达到约75cm左右。比如胎龄30周出生的早产儿,出生时身长33cm,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身长增长约4cm,3个月时身长可达33+4×3=45cm左右。
3.头围:头围增长也有一定规律,出生后前3个月头围每月增长约1.5cm,3-12个月每月增长约0.5cm,至矫正月龄1岁时,头围应接近正常足月儿水平,约46cm左右。以胎龄32周出生的早产儿为例,出生时头围32cm,出生后前3个月头围每月增长1.5cm,3个月时头围可达32+1.5×3=36.5cm左右。
二、神经心理发育指标
1.运动发育
大运动:矫正月龄2个月时,早产儿可出现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矫正月龄3个月时,俯卧位能抬头45°左右;矫正月龄4个月时,俯卧位能抬头90°;矫正月龄5个月时,可翻身;矫正月龄8个月时,能独坐;矫正月龄10个月时,能扶站;矫正月龄12个月时,能独走等。例如,胎龄29周的早产儿,矫正月龄2个月时俯卧位抬头时间较短,可能仅能抬头1秒左右,随着月龄增加,运动能力逐渐追赶。
精细运动:矫正月龄3个月时,早产儿可出现手能握紧拳头;矫正月龄4个月时,能有意识地抓握物体;矫正月龄5个月时,能双手传递物体;矫正月龄6个月时,能将物体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矫正月龄9个月时,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体等。如胎龄31周的早产儿,矫正月龄3个月时握拳较松,抓握物体意识较弱,到矫正月龄5个月时能较好地进行双手传递物体。
2.认知发育:矫正月龄2个月时,早产儿可对人脸有注视;矫正月龄3个月时,能追寻移动的物体;矫正月龄4个月时,能区分熟悉和陌生的人脸;矫正月龄5个月时,能开始对玩具产生兴趣;矫正月龄6个月时,能认识常见的物品并表现出相应反应;矫正月龄9个月时,能理解简单的指令等。以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为例,矫正月龄2个月时注视人脸时间较短,矫正月龄4个月时能较明显区分熟悉和陌生人脸。
3.语言发育:矫正月龄4个月时,早产儿可出现咿呀发声;矫正月龄6个月时,能发出笑声、咕咕声等;矫正月龄8个月时,能模仿声音;矫正月龄10个月时,能理解简单的语言指令,如“再见”等;矫正月龄12个月时,能说出简单的单字等。比如胎龄32周的早产儿,矫正月龄4个月时咿呀发声较少,矫正月龄8个月时能模仿简单声音。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建议
对于早产儿,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在喂养方面,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早产儿消化吸收,且含有多种免疫因子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免疫力。同时,要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喂养,保证热量和营养物质的充足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的情况,应将早产儿放置在合适温度的暖箱或保暖环境中。另外,要定期带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测量以及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发现早产儿生长发育偏离正常标准较多,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