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受外力过度牵拉致急性撕裂伤,常见症状有:受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烈且可因活动等加重的疼痛,部位多固定;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且常采特殊姿势;受伤部位有明显压痛,有时可摸条索状硬结;受伤肌肉可出现反射性痉挛;严重者伴局部淤血肿胀,疼痛还可能牵涉到臀部及大腿但不超膝关节。
疼痛
疼痛程度与性质:受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烈疼痛,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也可为刺痛或撕裂样痛,在活动腰部、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5%的腰扭伤患者会主诉腰部有明显的刺痛或胀痛感,且活动时疼痛加剧。
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多较固定,一般位于腰部一侧或两侧,以腰骶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腰骶部是腰部活动的枢纽,承受应力较大。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腰扭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疼痛部位与成人相似;女性在妊娠后期由于腰部负荷增加,发生腰扭伤时疼痛部位可能更偏向腰骶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运动较多的人群,腰扭伤后疼痛部位可能涉及腰部更多肌群附着点。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自如地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腰部。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弯腰拾物,而腰扭伤患者往往难以完成弯腰动作,前屈腰部时会因疼痛而受限。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腰扭伤后腰部活动受限表现相对较明显,可能因疼痛更易哭闹而表现出不愿活动腰部;老年人腰扭伤后由于本身腰部灵活性较差,加上疼痛影响,腰部活动受限情况可能更严重;女性在妊娠后期腰扭伤时,由于腹部增大影响身体平衡和腰部活动,活动受限表现会更突出;有既往腰部病史的人群,腰扭伤后腰部活动受限可能较首次发生时更为严重。
姿势异常: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常采取某种特殊的姿势,如脊柱侧弯,身体向患侧倾斜,以减少腰部肌肉的牵拉。
局部压痛
压痛位置:在受伤部位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这是由于肌肉痉挛或软组织损伤后形成的炎性反应所致。例如,用手指按压腰扭伤患者的腰骶部肌肉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腰扭伤时局部压痛可能因儿童表述不清而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来发现;老年人腰扭伤后局部压痛可能因肌肉萎缩等因素,压痛表现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但仍存在;女性腰扭伤时局部压痛位置与男性无差异,但妊娠后期可能因腹部压力影响检查时的准确性;有腰部旧疾的人群,腰扭伤后局部压痛可能与旧疾部位压痛叠加,需要仔细鉴别。
肌肉痉挛
痉挛表现:受伤的腰部肌肉可出现反射性痉挛,触摸时肌肉紧张发硬,患者自身能感觉到腰部发紧。例如,腰扭伤后数小时内,患侧腰部肌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痉挛,导致腰部僵硬。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腰扭伤时肌肉痉挛相对较少见,可能因为儿童腰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老年人腰扭伤后肌肉痉挛可能因肌肉弹性减退等原因,痉挛程度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女性腰扭伤时肌肉痉挛情况与男性相似,但妊娠后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可能影响肌肉痉挛的程度和表现;有腰部运动损伤史的人群,腰扭伤后肌肉痉挛可能更易发生且程度较重。
其他伴随症状
淤血肿胀:严重的腰扭伤可能会伴有局部淤血、肿胀,这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后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一般在受伤后1-2天内逐渐明显,皮肤可呈现青紫色。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皮肤较薄嫩,淤血肿胀可能更易观察到且消退相对较慢;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淤血肿胀消退时间可能较长;女性腰扭伤后淤血肿胀情况与男性类似,但妊娠后期由于血液循环本身相对缓慢,可能会影响淤血肿胀的消退;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腰扭伤后淤血肿胀可能更严重且不易消退,需要特别关注。
牵涉痛:有时疼痛可牵涉到臀部及大腿部位,但一般疼痛范围不超过膝关节,这是由于腰部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牵涉性疼痛。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牵涉痛相对少见,因为儿童神经传导特点与成人不同;老年人牵涉痛可能因神经退变等因素,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女性腰扭伤后牵涉痛情况与男性相似,但妊娠后期由于腰部结构改变,牵涉痛的部位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病史的人群,腰扭伤后牵涉痛可能更易发生且范围可能相对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