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的形成与多种疾病相关,肝硬化因肝脏结构和功能紊乱、门静脉压力升高及白蛋白合成下降致腹水;重症肝炎因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引发;慢性右心衰竭因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等致;结核性腹膜炎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致渗出增加;腹膜恶性肿瘤因肿瘤细胞种植刺激腹膜渗出;肾病综合征因大量蛋白尿等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水钠潴留;缩窄性心包炎因心包膜问题致体循环淤血;营养不良因血浆蛋白水平低下致,不同疾病在不同人群中发病及表现有差异。
一、肝脏疾病相关
1.肝硬化:是引起腹水最常见的原因。肝硬化时,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紊乱,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300mmH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同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低于30g/L时,血浆内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容易漏出到腹腔。例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者中,约75%以上会出现腹水相关表现,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腹水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长期大量饮酒、患有病毒性肝炎等生活方式或病史因素会增加肝硬化发生的风险,进而引发腹水。
2.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合成蛋白、代谢等功能障碍,也可导致腹水形成。其机制与肝硬化类似,同时炎症等因素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损伤和腹腔内液体的异常积聚。年龄较小的儿童患重症肝炎时,由于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腹水出现可能更为迅速且病情变化快;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若患重症肝炎,肝脏负担加重,也更容易出现腹水相关问题。
二、心血管疾病相关
1.慢性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使内脏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同时,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液体漏出到腹腔形成腹水。一般来说,老年人群由于心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患慢性右心衰竭的概率相对较高,进而更容易出现腹水。女性在围绝经期等激素变化时期,心脏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也可能增加慢性右心衰竭及腹水发生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等病史,若病情控制不佳,发展为右心衰竭后也易出现腹水。
三、腹膜疾病相关
1.结核性腹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腹膜炎症,导致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从而形成腹水。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少年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更容易引发结核性腹膜炎进而出现腹水;女性在经期等生理阶段,抵抗力可能有所下降,也可能增加患结核性腹膜炎的风险。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患结核性腹膜炎的概率升高,从而增加腹水发生的可能性。
2.腹膜恶性肿瘤:如腹膜间皮瘤、腹腔内转移癌等,肿瘤细胞种植在腹膜上,刺激腹膜产生大量渗出液形成腹水。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肿瘤发生腹膜转移时易出现腹水。男性和女性在患不同部位恶性肿瘤后,均有发生腹膜转移进而出现腹水的可能,例如胃肠道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等转移至腹膜时均可引起腹水。
四、肾脏疾病相关
1.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同时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形成腹水。儿童是肾病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之一,儿童患肾病综合征时,由于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腹水出现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不同性别儿童均可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或感染等病史的儿童患肾病综合征及腹水的风险可能增加。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发病概率无明显差异,但患有基础肾脏疾病或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的人群,患肾病综合征及腹水的风险升高。
五、其他原因
1.缩窄性心包炎:心包膜增厚、粘连、缩窄,使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进而引起腹水。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心包炎病史的人群,病情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后易出现腹水。老年人群由于心包膜弹性等下降,患缩窄性心包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进而更容易出现腹水相关表现。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状态下,如产后等,身体抵抗力和心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也可能增加缩窄性心包炎及腹水发生的风险。
2.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水平低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可引起腹水。这种情况在一些贫困地区或长期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生,长期节食、患有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腹水。儿童长期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更容易出现腹水相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的补充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