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核有多种症状,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早期常见,儿童夜间加重)、尿急(膀胱三角区受刺激致神经感受器敏感)、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耻骨上区灼痛或刺痛);血尿有肉眼血尿(多为终末血尿,部分为全程血尿)和镜下血尿(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增多);尿液变化有尿液混浊(含炎性渗出物等)和气味异常(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有低热(午后37.5℃-38℃左右,儿童不典型)、乏力(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消瘦(病情重时体重下降)。
一、尿路刺激症状
1.尿频
是膀胱结核早期常见的症状,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膀胱,导致膀胱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膀胱痉挛。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夜间尿频加重,影响睡眠质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尿频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但会出现夜间频繁醒来排尿的情况。其机制是结核病变使膀胱容量逐渐减小,同时炎症刺激导致膀胱频繁收缩,即使膀胱内仅有少量尿液也会产生尿意。
2.尿急
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这是因为结核性炎症刺激膀胱三角区等部位,使得膀胱的神经感受器敏感性增高,稍微有尿液刺激就会引发强烈的排尿冲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尿急症状,但由于生理结构差异,女性尿道短,可能尿急症状相对更明显一些。在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本身有不良的饮水习惯等,可能会加重尿急症状,而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尿急往往与膀胱结核的病情活动相关。
3.尿痛
排尿时尿道或耻骨上区会有疼痛感。疼痛性质可为灼痛或刺痛等。这是因为结核病变累及膀胱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在排尿过程中,尿液刺激病变部位引起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尿痛的感受和表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尿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尿痛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二、血尿
1.肉眼血尿
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多为终末血尿,即排尿末期出现血尿。这是因为膀胱结核病变部位在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排尿终末时膀胱收缩,病变部位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为全程血尿,这与病变累及范围较广有关。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的表现差异不大,但男性如果合并有前列腺病变等可能会影响血尿的观察。年龄方面,儿童出现肉眼血尿时需要高度重视,排查是否为结核等严重疾病。生活方式上,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加重血尿情况,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血尿要考虑膀胱结核复发或病情进展的可能。
2.镜下血尿
很多患者可能无肉眼血尿表现,但通过尿液检查可发现镜下血尿。尿液中可见红细胞增多,这是由于膀胱结核导致膀胱黏膜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对于无症状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膀胱结核等疾病。
三、尿液变化
1.尿液混浊
尿液可呈混浊状,这是因为膀胱结核时,膀胱内有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等混入尿液中。尿液混浊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病情较重时混浊度较高。不同年龄患者的尿液混浊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尿液混浊可能不易被家长察觉,需要通过尿液检查来发现。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如果同时有阴道炎等疾病可能会干扰对尿液混浊原因的判断。生活方式中,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更加混浊,而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尿液混浊往往提示膀胱结核活动。
2.尿液气味异常
部分患者尿液可能有特殊气味,这是由于膀胱结核导致尿液中含有细菌、坏死组织等代谢产物,产生异常气味。但尿液气味异常并非膀胱结核特异性表现,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综合判断。
四、全身症状
1.低热
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低热表现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面色潮红、烦躁等。对于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有结核病史的儿童,出现低热要警惕膀胱结核的可能。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情况下,低热可能会被忽略,需要注意鉴别。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会使低热症状加重,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低热要考虑病情复发或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感染的可能。
2.乏力
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处于消耗状态,能量代谢紊乱等原因导致。不同年龄的患者乏力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劳、不愿活动等。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乏力感。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等可能会使乏力症状更明显,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乏力要考虑膀胱结核病情进展或合并其他系统病变的可能。
3.消瘦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体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消耗增加,而营养摄入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儿童如果出现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消瘦影响自身形象等而产生心理压力,需要给予人文关怀。生活方式中,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可能会加重消瘦情况,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出现消瘦要高度警惕膀胱结核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