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发疼痛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骨转换加快,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骼微结构破坏,骨小梁断裂,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二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使椎体强度下降,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即可导致椎体压缩变形,骨折后局部出血、水肿会压迫周围神经,同时脊柱后凸畸形会改变身体力学结构,引发腰背部肌肉痉挛性疼痛。
这种疼痛多表现为弥漫性、持续性酸痛,尤其在久坐、久站或弯腰时加重,夜间或清晨可能更明显。若椎体骨折压迫神经,疼痛还可能放射至下肢。然而,并非所有骨质疏松患者都会疼痛,部分人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