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是指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降低,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
骨量减少表现为骨骼中的钙、磷等无机质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通常骨密度T值在-1.0至-2.5之间),骨骼强度减弱,抗折力变差。这一阶段是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甚至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量减少的成因多样,包括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如女性绝经后)、营养缺乏(如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及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腰背酸痛、乏力等表现。
预防骨量减少需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如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若已出现骨量减少,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干预(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及营养补充,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