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数可自行吸收,以应对方法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治疗等。
1.观察等待
大部分新生儿鞘膜积液属于交通性鞘膜积液,在出生后1年内有自行闭合、吸收的可能。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鞘膜积液的变化,如观察阴囊大小是否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在宝宝安静平卧时,积液可能减少或消失;哭闹、站立时,积液可能增多。若没有进行性增大,且宝宝无不适症状,可先观察,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超声,了解积液情况。
2.手术治疗
如果鞘膜积液持续存在,到宝宝1-2岁仍未自行吸收,或者积液量逐渐增多,导致阴囊明显肿大,影响宝宝行走和日常生活,甚至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通过阻断鞘状突与腹腔的通道,防止腹腔液体继续流入鞘膜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家长在观察期间要注意保持宝宝局部清洁,避免宝宝搔抓、摩擦患处,防止感染。若发现宝宝鞘膜积液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