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大便常规的表现为外观改变、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出现、潜血试验阳性、寄生虫及虫卵发现。
1.外观改变
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常见,如轮状病毒肠炎,由于病毒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出现大量稀水样便。肠道黏膜受炎症刺激分泌过多黏液,在大便中可见白色或透明状的黏液,常见于细菌性肠炎。脓血便多提示肠道有较为严重的炎症,细菌感染破坏肠黏膜,导致黏膜出血、坏死,如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大便中可见脓血混合。
2.白细胞增多
当肠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会聚集到炎症部位来对抗病原体。一般来说,肠炎患者大便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超过15个/高倍视野,严重时可见满视野白细胞。白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3.红细胞出现
炎症损伤肠道黏膜血管可导致红细胞进入粪便中。若大便常规中发现红细胞,提示肠道黏膜有破损出血情况。少量红细胞可能是轻度的黏膜损伤,而大量红细胞则可能表示较为严重的肠道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4.潜血试验阳性
当肠道有少量出血,肉眼无法观察到大便颜色改变时,潜血试验可呈阳性。这可能是肠炎早期黏膜轻微损伤的表现,也可能与肠道肿瘤等其他疾病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5.寄生虫及虫卵发现
如果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炎,大便常规中可发现相应的寄生虫或虫卵,如阿米巴滋养体、蛔虫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