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手术方法多样,需根据患者病情、脊柱稳定性及年龄等因素综合选择,常见术式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融合术、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创减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
1.椎板切除术
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扩大椎管容积,适用于单节段狭窄伴神经根压迫。术中需保留关节突关节以维持脊柱稳定性,但可能加速邻近节段退变。
2.椎间融合术
在减压同时植入自体骨或融合器实现椎体间骨性融合,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适用于多节段狭窄伴脊柱不稳。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可能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或假关节形成。
3.椎管扩大成形术
采用磨钻或超声骨刀精确削薄增厚椎板,保留后柱结构完整性,适用于轻中度中央管狭窄。能降低术后脊柱不稳风险,但可能出现症状复发。
4.微创减压术
通过椎间孔镜或通道系统完成靶向减压,切口仅1厘米,适合侧隐窝狭窄为主的单侧症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但需术中影像导航定位,存在减压不彻底或神经根损伤风险。
5.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在减压后置换病变椎间盘,保留节段活动度,适用于年轻患者的单节段狭窄。术后需限制剧烈活动3个月,可能发生假体移位或异位骨化。
术后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为1-2周,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大约2周后,在佩戴腰部支具的情况下逐渐下地活动,支具一般需佩戴3-6个月。之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腰部的康复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动作,但要避免过度弯腰和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