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尿失禁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局部雌激素治疗、神经调节类药物等。
1、抗胆碱能药物
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减少尿频、尿急症状。常用药物包括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可能引发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副作用,青光眼或肠梗阻患者需禁用。
2、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通过松弛膀胱平滑肌增加储尿容量。米拉贝隆缓释片是典型药物,心血管副作用较少,但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联用。
3、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通过增强尿道括约肌张力控制尿流。盐酸米多君片可增加尿道阻力,但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慎用,用药期间需避免突然起身。
4、局部雌激素治疗
针对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尿失禁,通过改善尿道黏膜抵抗力增强控尿能力。雌三醇乳膏、雌二醇乳膏等局部用药可缓解症状,但乳腺癌病史者禁用,需定期评估子宫内膜情况。
5、神经调节类药物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通过调节神经信号传导减少膀胱无抑制收缩。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需结合病因治疗,肠梗阻或严重胃肠动力障碍患者禁用。
需注意,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同类型尿失禁(如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需针对性选择药物。若出现排尿困难、血尿、药物效果不佳或症状持续加重,请立即就医,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超声等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时机。